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爆发,志愿军经过43天的激战才最终获得胜利。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在上甘岭构建了一座地下长城,坑道战术帮助志愿军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为什么美军这次没有像在硫磺岛战役中对付日军那样,用喷火器猛攻坑道呢?
上甘岭战役
一、上甘岭战役的背景
1952年10月初,志愿军已经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美国决定采取行动。范佛里特建议在上甘岭发动摊牌战,试图将志愿军从山头上驱逐。美军此时充满信心,认为凭借人海战术和强大火力,必定能够夺取上甘岭。
他们预估将在六天内完成行动,预计会有200人伤亡,并认为步兵不会遇到什么障碍。他们计划由美军第七师和韩国第二师的两个营参与战斗。然而,战斗的第一天,一名韩国参谋带着作战计划投向志愿军。此外,由于美军空袭时间缩短,志愿军迅速抵达上甘岭阵地。
(志愿部队)
14日凌晨,美军的火炮、坦克和飞机对597.9高地和537.7高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志愿军面对这次猛烈的进攻,大多藏身于坑道内,但巨大的冲击波还是导致许多战士受伤,甚至有些年轻战士被震死。
上甘岭战役的火力之猛烈前所未见,尤其是炮兵火力的密度,远远超越了二战的最高纪录。在这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美军出动了超过6万人,配备了300多门大炮、170多辆坦克,并且出动飞机达3000多次。
(美国空军进行轰炸)
为了对志愿军造成最大的伤害,范佛里特指挥的美军动用了如此强大的火力,以期夺取高地并巩固其势力范围。美国在进攻中通过空中火力压制,并结合坦克和火炮的协同进攻,全力摧毁我军的防御工事。
二、由血肉铸就的地下长城
坑道战是我军长期以来的战术。从粟裕将军参与朝鲜战争起,坑道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我军与美军实力悬殊,为了减少伤亡,志愿军在阵地上挖掘洞穴,以躲避美军的火力袭击。起初,这些洞穴被称为“猫耳洞。”
(地道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猫耳洞逐渐被连通起来,形成了一个个坑道。这些坑道不仅可以用来隐蔽,还可以在关键时刻进行反击。尤其是在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常常利用这些坑道在夜间发动突袭,使美军措手不及。在10月21日至29日期间,坑道部队共进行了158次夜间袭击,其中仅有9次未能成功。
各部队通过利用坑道不仅能够破坏敌军阵地的稳固性,还可以让支援部队从坑道中前来增援。针对527.7高地,我军发动了7次反击,其中有3次成功全部夺回了阵地。因此,自1952年起,志愿军在上甘岭一带开始修筑坑道,这些坑道成为我军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隧道)
这些志愿军战士们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在山脉深处修筑长城,深挖岭间之心,将我家园巢巩固。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他们在上甘岭阵地上建造了一套既能进攻又能隐蔽,并能支持生火的防御系统,将当时的战场紧密相连。
截至签署停战协议时,我军已挖掘坑道总长度超过1250公里,战壕和交通壕累计长度达6240公里。这些坑道在上甘岭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敌军不惜代价的猛烈轰炸下,志愿军依靠战壕和坑道才能坚守阵地。
(挖掘隧道)
尽管坑道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保护,但面对敌军的轰炸,它们并非无懈可击。战争爆发后,许多坑道出现坍塌现象。美军不仅投掷炸弹,还释放毒气攻击,导致几十条坑道被摧毁。上甘岭战役爆发后,当地面部队推进时,志愿军从坑道中出来迎击;在敌军开始轰炸时,我们又撤回坑道内躲避。
在这种战术体系下,志愿军的有生力量得到了极大的保存。在长达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与美军轮番争夺阵地达59次,成功击退美军高达900次的冲锋。据悉,在上甘岭战役中,597.9高地和537.7高地共遭受了多达190万发炮弹的轰击。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发生在朝鲜战争期间,是一场激烈而持久的战斗。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牺牲,战况异常惨烈。上甘岭的每一寸土地都反复易手,外包美工多次交火使得这片战场成为真正的“血肉磨坊”。志愿军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战斗精神,最终守住了阵地,展现了极高的战斗力和团结精神。这场战役不仅对朝鲜战争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三、美军为何弃用火焰喷射器
在硫磺岛战役中,日军利用坑道对美军发起攻击。为了防止夜间遭到日军偷袭,美军不断发射照明弹。日军防守极其顽强,特别是利用坑道的防守,使得美军寸步难行。于是,美军干脆向日军发射手榴弹、炸药包和火焰喷射器等武器。
美军在硫磺岛战役中,通过火焰喷射器有序消灭了坑道中的日军,甚至采用了毒气。火焰喷射器不仅能迅速耗尽洞内氧气,还能有效阻止坑道中的日军出击,是地道战的有效策略。那么,为何美军在上甘岭未采用这种方法呢?
(硫磺岛战役)
硫磺岛战役是一场著名的军事冲突,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场战斗发生在1945年2月至3月之间,是美军与日军之间的一次激烈交锋。美军在这次战役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成功占领了硫磺岛,这为其后续进攻日本本土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基地。双方在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和阵地战,硫磺岛崎岖的地形和坚固的防御工事使得战斗异常艰难。尽管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美军凭借人数和装备的优势取得了胜利。硫磺岛战役的胜利不仅鼓舞了美军士气,也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进程。
首先,日军的坑道防御工事与志愿军的坑道无法相提并论。尽管日军计划修建长达28公里的防御工事,但当美军到达时,实际完成的部分仅有七成,许多坑道并未连通,这使得日军在随后的战斗中失去了主动性。
志愿军的坑道网络四通八达,前面提到过,其长度可与长城媲美。即使美军对着这些坑道使用火焰喷射器,也难以有效消灭志愿军的有生力量。其实,美军并非没有采取这种手段。战士张计发回忆,当时坑道被炸毁,部队只能退守,敌军便向坑道内喷射火焰或使用燃烧弹。
战斗在坑道展开。
由于他们消耗了大量氧气,洞内空气变得稀薄,战士们承受了极大的痛苦。然而,我军的坑道结构非常复杂,这使得在面对美军进攻时,通常都能找到退路。即使面对火焰喷射器,他们也不感到畏惧。
另外,志愿军挖掘的坑道是有一定讲究的。在上甘岭,我们的坑道厚度通常在10到15米之间,能够有效抵御炸弹和飞机的轰炸。此外,这些坑道大多建在山的背面,每个坑道还设有2到3个大小不同的出口,明暗相间,以方便志愿军作战。
(上甘岭战役)
此外,我们的坑道能够实现“七防”,即防空、防炮、防雨、防潮、防毒、防火和防洪。因此,普通的火焰喷射器对志愿军毫无作用。坑道内部错综复杂,美军对志愿军束手无策。在这座地下长城中,美军亲眼目睹了志愿军的坚韧不拔。
10月30日,志愿军终于奋勇反击,迅速夺回了597.9高地的2号阵地。尽管敌军顽强抵抗,我军的战士们依然一波接一波地发起冲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伤亡1.1万人,而美军伤亡2.5万人,最终志愿军成功赢得了这场战役。
(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在朝鲜战争中打响。美军和南朝鲜军队在大量空中支援和火力掩护下,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防守的上甘岭地区发起了猛烈进攻。战斗异常激烈,敌我双方多次拉锯,阵地几易其主。
为了夺取阵地,双方投入了大量兵力,持续进行了43天的鏖战。敌人使用了大量炮火和航空炸弹,意图摧毁志愿军的防御工事。然而,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抵抗,展现了惊人的毅力和战斗精神。最终,志愿军击退了敌人的进攻,牢牢守住了上甘岭阵地。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志愿军士气,同时也粉碎了敌人妄图通过军事打击迫使中朝方面在谈判桌上让步的企图。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志愿军的顽强斗志,也为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不得不承认自身的失败,也不得不正视志愿军的强大实力。这场战役不仅打出了中国的国威,更让美国人从上甘岭开始真正认识了中国人。#深度好文计划#